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机器学习入门|聚类(一)
阅读量:6708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5

本文共 291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。

聚类算法是在没有给定标签和样本值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划分,是典型的无监督学习(unsupervised learning)算法。聚类试图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成若干个不相交的子集,称为“簇”,或“类”。一个好的样本划分肯定是簇内的样本相似度高,而簇与簇之间的样本相似度低。

基于原型的聚类

簇是对象的集合,其中每个对象到定义该簇的原型的距离比其他簇的原型距离更近,例如在下面的k-means算法中,原型就是簇的质心。

1.k-means算法

k-means算法把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,划分依据是簇的每一个样本点到质心(均值)的最小化平方误差和,即欧氏距离。欧氏距离越小,则代表这一个簇的紧密程度越大,簇内的样本相似度越高。

给定样本集$D=\{x_{1},x_{2},...,x_{m}\}$,k-means算法得到的簇划分$C=\{C_{1},C_{2},...,C_{k}\}$最小化平方误差

$$ E=\sum_{i=1}^{k}\sum_{x\in C_{i}}||x-\mu_{i}||_{2}^{2} $$

其中$\mu_{i}=\frac{1}{|C_{i}|}\sum_{x\in C_{i}}x$ 为簇$C_{i}$的均值向量

但直接求解欧氏距离最小值并不容易,因此采用迭代求解的方法。

1.首先随机选取k个质心,遍历每一个样本点,把样本点归入距它最近的质心所代表的簇中。

2.重新计算质心位置,即当前簇中的样本点的均值。
3.重复以上两步,直到算法收敛(更新不再产生划分变动),或者达到停止条件。

k值需要预先指定,而很多情况下k值难以确定,这是k-means的一个缺陷。

k-means的迭代过程本质上是坐标上升的过程。k-means是必定会收敛的,但是和梯度下降一样,只能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,而不能保证收敛到到全局最优。因此初始质心的选择对算法的结果影响十分巨大。

坐标上升法每次通过更新函数中的一维,把其他维的参数看成常量,迭代直到当前维度收敛,再通过多次的迭代计算其他维度以达到优化函数的目的。

因为k-means算法是求均方误差,因此对于一些偏差较大的噪声点非常敏感,因此在k-means基础上可以做适当优化。

K-medoids算法就是一种优化算法,它和k-means唯一不同之处是:k-medoids算法用类中最靠近中心的一个样本点来代表该聚类,而k-means算法用质心来代表聚类。可以减少噪声点带来的影响。

二分K均值法也是一种优化算法,二分K均值法初始时将所有点看成一个簇,在簇的数量小于K的时候进行迭代,算法的核心是选择一个簇一分为二,这里一分为二的方法还是K均值法,只不过K变成了2。二分K均值依次计算每个簇一分为二后新的总平方误差,选择划分后总体平方误差最小的簇进行划分。这样就尽可能避免了k-means落入局部最优的情况。

2.学习向量量化(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)

学习向量量化(LVQ)也是试图找到一组原型来刻画聚类结构,但与k-means不同的是,LVQ的样本带有类别标记。

给定样本集$D=\{(x_{1},y_{1}),(x_{2},y_{2}),...,(x_{m},y_{m})\}$,每个样本$x_{j}$是一个n维向量,$y_{j}$是类别标记,LVQ的目标是学得一组n维原型量$\{p_{1},p_{2},...,p_{q}\}$,每一个原型向量代表一个簇的原型。原型向量的簇标记为$t_{i}\in \gamma$

同样,LVQ也是采用迭代求解的方法。

1.随机选取一个有标记的样本点,找出距它最近的原型向量,根据两者标记是否一致进行更新

2.若样本$x_{j}$与原型向量$p_{i}$标记相同,则令$p_{i}$向$x_{j}$靠拢,反之则远离$x_{j}$
相同:

$$ {p}'=p_{i}+\eta(x_{j}-p_{i}) $$

不同:

$$ {p}'=p_{i}-\eta(x_{j}-p_{i}) $$

其中$\eta\in (0,1)$是学习率

3.重复直到满足停止条件

LVQ和k-means一样都可以在簇与簇之间画出分界线,称为簇划分。

3.高斯混合聚类

高斯混合聚类采用概率模型来表达聚类原型。

对于一个服从高斯分布(n维正态分布)的向量$x$,则

$$ p(x)=\frac{1}{(2\pi)^{\frac{2}{n}}|\Sigma|^{\frac{1}{2}}}e^{-\frac{1}{2}(x-\mu)^{T}\Sigma^{-1}(x-\mu)} $$

其中$\mu$是n维均值向量,$\Sigma$是协方差矩阵,次分布的完全由这两个参数确定。因此,记概率密度函数为$p(x|\mu,\Sigma)$

则高斯混合分布:

$$ p_{M}(x)=\sum_{i=1}^{k}\alpha_{i}p(x|\mu_{i},\Sigma_{i}) $$

\

其中$\sum_{i=1}^{k}\alpha_{i}=1$
若训练集由高斯混合分布生成,对于样本$z_{j}\in \{1,2,...,k\}$,样本属于某一个高斯分布的概率为$p(z_{j}=i)=\alpha_{i}$,为先验概率。根据贝叶斯定理,其后验分布为:

$$ p_{M}(z_{j}=i|x_{j})=\frac{p(z_{j}=i)p_{M}(x_{j}|z_{j}=i)}{p_{M}(x_{j})} $$

$$ =\frac{\alpha_{i}p(x_{j}|\mu_{i},\Sigma_{i})}{\sum_{l=1}^{k}\alpha_{l}p(x_{j}|\mu_{l},\Sigma_{l})}=\gamma_{ji}(i=1,2,...,k) $$

这就把样本来自每个高斯分布的概率(某一个高斯分布被选中的概率)转化成了由每个高斯分布生成的概率

用似然函数求解最大似然估计:

$$ lnL(D)=ln\left(\prod p_{M}(x_{j})\right)=\sum_{j=1}{k}ln\left(\sum_{i=1}^{k}\alpha_{i}p(x_{j}|\mu_{i},\Sigma_{i})\right) $$

求解得:

$$ \mu_{i}=\frac{\sum_{j=1}^{m}\gamma_{ji}x_{j}}{\sum_{j=1}^{m}\gamma_{ji}} $$

$$ \Sigma_{i}=\frac{\sum_{j=1}^{m}\gamma_{ji}(x_{j}-\mu_{i})(x_{j}-\mu_{i})^{T}}{\sum_{j=1}^{m}\gamma_{ji}} $$

可以求得$\alpha_{i}=\frac{1}{m}\sum_{i=1}^{m}\gamma_{ji}$

同样采用迭代法:

1.假设$\mu,\Sigma$已知,求出$\gamma$的值

2.更新$\mu,\Sigma$参数
3.重复1,2,直到算法收敛或者停止

参考-周志华《机器学习》

转载地址:http://apslo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高校 WiFi 9 大谬论
查看>>
CyrusOne计划在美国德克萨斯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园区
查看>>
暴风热点 要的不仅仅是免费WIFI
查看>>
MSR路由器的未来之路
查看>>
《C语言程序设计:问题与求解方法》——3.10节提高部分
查看>>
《数据库基础及实践技术——SQL Server 2008》一3.3 查看和设置数据库选项
查看>>
边缘计算将蚕食云计算,可能吗?
查看>>
《Linux内核修炼之道》——1.3 获取内核源码
查看>>
阿里云前端周刊 - 第 12 期
查看>>
GNOME 3.26 将对控制中心进行大改进
查看>>
《CCNP ROUTE (642-902 )认证考试指南》一第1章 CCNP考试中的规划任务
查看>>
名落孙山之后, Edge 浏览器发布一大波新功能
查看>>
树莓派使用 DHT11 温湿度传感器
查看>>
《高可用架构·中国初创故事(第3期)》一1.6 了解客户
查看>>
《大数据管理概论》一3.5 小结
查看>>
针对今天客户提出的问题IE8 浏览器文本模式变为杂项解决方法
查看>>
《深入理解Scala》——导读
查看>>
用Python开源机器人和5美元,我在Instagram上搞到了2500个真粉儿
查看>>
《树莓派开发实战(第2版)》——2.9 利用RDP远程控制树莓派
查看>>
Amazon桌面云和X9桌面云的比较
查看>>